2)第137章 抗灾赈灾方略_这个历史聊天群有亿点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今年的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却是大旱,种植的小麦,小米几乎没有什么收成。

  要不是张昊做了三地总督,杀了许多官员,强制地主与佃户签订契约,强制百姓们种植玉米,土豆,红薯的话,今年三地不知道会饿死多少人。

  “总督大人就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感谢总督大人!”

  绝大部分百姓和不少地主现在都感激张昊救了他们。

  少数百姓和一些地主因为种的小麦和小米不少,损失很大,他们将怨气撒到了张昊身上。

  尽管最大程度的种植了玉米等作物,但因为三地大旱,所以粮食产量不足以填饱所有人的肚子。

  好在有许多工坊招人,能安置一些灾民。除此之外,张昊等人做好了粮食调度,将南方的粮食调用到三地赈灾。

  因此河南,山东,河北三地尽管大旱,也没有出现太多饿死人和流民的情况发生。

  “六弟,刘备,武则天,李世民,谢谢你们,不然大明这天下已经大乱!”

  朱由检没少由心的感激张昊他们,要不是他们的帮助和努力,大明北方已经因为天灾而各地都是起义军,流民,尸横遍野了。

  张昊说道:“任重而道远,这才刚开始,大家一起努力吧。”

  是啊,这样的天灾还要持续数十年,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不仅是北方,接下来南方也会开始出现局部地区的旱灾,水灾,雪灾等。

  他们需要建立起系统的全国抗灾,赈灾的措施。

  这几年的探索,尝试,已经有了一个雏形。

  首先,必须清理各地方的贪官污吏,还有玩忽职守,不愿意做事的官吏,该杀的就杀,该罢免的罢免。

  如此造成的大量官职需要补充,可以就地任命,提拔。还有就是通过科举选拔人才。

  朱由检重生回来后,这几年是年年进行科举,就是为了选拔更多合适的人才治理地方。

  当然朱由检也在开始慢慢改变科举考试的方式和内容,注重实用性。

  第二点,将地主和佃户的契约制度推广全国,使得佃户能自主的决定种什么,有利于玉米等作物的推广,同时更能保护广大佃户的利益。

  第三点,就是推广玉米,土豆,红薯。尤其是在南方,推广力度不太大。尤其是地主在抵制,这需要有能力的人去执行。

  第四点,全国大量开设工坊,招募工人。一方面朝廷自己大量建工坊,另一方面鼓励民间大量建工坊。玻璃,水泥等制作方法可以卖出去,获得一部分钱财的同时也能推动民间建设这些工坊。

  第五点,就是朝廷全国范围兴建水库,水渠等工程,一方面抗旱防洪,另一方面可以解决不少岗位,可以帮不少吃不饱饭的百姓提供工作。同时也可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修建新的官道,尤其是在边境,即可以提供岗位,又能方便战争物资运送。

  轨道马拉车其实就可以用上。

  第六,海外贸易。与东南亚,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将一些稀缺之物引到大明来,比如橡胶树等等。

  要想海外贸易顺利,就必须有一支可以剿灭倭寇,海盗,能与西方海军较量的海军,才能保障海上贸易。

  除了这六个方面,还需要其他方面都配合,如此才能保障接下来数十年内抗灾赈灾效果。

  请收藏:https://m.frgl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