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1章 会飞的纸鹤_红楼读书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坐拥长、淮两条淡水河,加之境内水路密布,下通金陵、苏州、杭州等地,不论是调度运粮,还是转运灾民都绰绰有余。

  第三,扬州城里的百万人,作为运河上的巨城。只要发挥好扬州人的力量,莫说是城外的这批灾民,人数再多上一番,又有何难。

  占据如此天时地利人和,陈恒觉得扬州城的气氛大可不必如此紧张、沉闷。

  当务之急,是让灾民相信扬州府,有能力也有意愿照顾他们。而不是如其他州府那般,你推我,我推你,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更要让扬州人相信,城外的灾民不过区区数万人。平日里不用半个月,途径往来扬州的商旅都要比这个数量多。

  要治灾民,先治扬州人。要安抚流民的心,只有安抚好数百万的扬州人,不安的人心跟荒唐的流言自然不攻自破。

  将思路写在纸上,陈恒微微收笔,又拿起扬州府如今的救灾举措详细翻阅。不论是在城外设置粥铺,还是搭建民房都挑不出错处。

  几万人的吃喝拉撒,为官许久的韦应宏自然比陈恒处理起来更得心应手。就连后世常常褒贬古人的卫生问题,也被韦应宏做出细致安排。

  前朝大明的文武百官在这上面吃过大亏,大雍朝的官员不可能不知道。如此安排,城外的灾民还时有斗殴滋事,无非就是对住在城里的灾民不服。

  大家都是来逃难的,看见先到的人能在城里安稳度日,自己却在城外吹着飒飒寒风,心里难免不平衡。

  又加上逃难的人,身上多少带着防身的家伙。

  身怀利器,人如仇寇。又有焦躁的情绪,在其中传播作祟。

  这样的情况下,让小吏们带几百名官兵过去看管,肯定是事倍功半,而且会越忙越乱。

  陈恒侧头仔细想想,上辈子他上过的新闻传播课里,是如何教导他引导公众的情绪、视线来着的?

  往事的记忆虽然有些模糊,可两世的苦学,让积累隐藏的知识在脑海里逐渐浮现。借着这个机会,陈恒慢慢的将其融会贯通。不禁感慨起来:曾经学过的每一本书,都不会辜负付出的时间。

  就在陈恒奋笔疾书时,一旁收拾好纸张的信达,见到砚台的墨水不够,赶忙悄声添上一二。

  他看不懂陈恒写的什么,可瞧着二哥严肃的神色,也知道对方是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

  …………

  林如海已经有三天没回家了,最近几日他都跟韦应宏吃住在公堂。受限于各州府之间的消息传递,他们目前跟山东等地的正式沟通,多数要通过京师的朝廷来转达。

  一来二去,难免耽误时间。他们若是早半个月知道会有这么多灾民,如今府衙也不会这么被动。

  如今扬州府衙缺的是人,光靠六科的官吏远远不够。城里大大小小能用的官员,都已经给韦应宏抓的差

  请收藏:https://m.frgl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