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81章 秋浦街的困局_红楼读书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她的活泼性子,跟二叔陈淮津还要像一些。

  “算了算了,看他那样就是在忙事。”顾氏摆摆手,不想给孩子添麻烦,“等晚上回家吃饭,问一问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陈恒不知道自己已被家人认出,更没想到赵管事带自己来的织房里,就有顾氏等人的身影。他只专心的跟在赵管事身边,将匹练坊的各处看个明白。

  随后,他们两人又去了染房、蚕房等处。最后走完金器房时,心中大致有数的陈恒,谢绝了赵管事留饭的邀请,带着信达跟柳湘莲打道回府。

  后两人糊里糊涂的跟了一天,信达倒还好说,一直以来对哥哥就是信赖有加,回去的路上也是一言不发。只柳湘莲有些困惑,一起在路边吃饭时,连着追问几句陈恒的想法。

  陈恒自问不是什么神人,脑子虽有零星思路,可真要汇总到一处,却还不能成言成书。留下一句‘还需从长计议’,就将柳湘莲的问题挡了回去。

  跟他们吃完饭,陈恒立马转身回到书院,直奔院里的书楼。院里的藏书不多,可历朝历代的史书还是不少的,陈恒特意找出前明的史书,以嘉靖朝的织造局为支点,将苏杭两地的前后经过看个仔细。

  之所以选择前明的史料为主,一是因为时间近,市场数据更有参考的价值。二是因为雍承明制,两者之间的官场,多有异曲同工之处。

  途中,薛蝌等人也有过来帮忙。几人一起使力,消息的筛选和汇总就变得极快。待陈恒晚上回家时,手头已经抱着厚厚一叠资料。

  晚上顾氏跟陈娴接连追问白天的事情,陈恒也没作答,只说帮人过来看看,就拉着信达回房忙事。

  世间的万般事,都有前车之鉴,都有迹可循。就看阅书人,自己是否用心发现。如今秋浦街面临着‘商单少,出品慢,质量有差距’的问题,陈恒虽有后世的商业逻辑,可想的办法却还要结合当下的实情来做。

  要真以为凭借着后世的见识,就能无往不利,那才是大错特错,犯得是赵括的错误。

  研究史料的意义也在此处,先弄明白各地的情况。结合它们的往事今生,才能从中找出最优解。没有过时的办法,只看是否能对阵下药。

  做不到去苏、杭两地实地考察,借着史料的三言两笔,也能微微管中窥豹。这片土地上的人,热衷编写史书,未尝没有给后人引以为鉴的道理。

  陈恒在家一连看了数日,倒真叫他发现一些端倪。绫罗绸缎等物自古以来就有货币的属性,常被拿来以物抵物。而从嘉靖开始,国库连连亏空,为了填补亏空,又在严党的提议下,在江南等地执行了‘改稻为桑’的国策。

  当时的江浙两省,就设有归属内廷的织造局,常跟洋人做生意的往来。高中历史课上说的明朝时期,江南手工

  请收藏:https://m.frgl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