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8章 跃龙门_红楼读书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8章跃龙门

  覆场的考试,比起正场也轻松不到哪里去。同样是三天的考试,头一道题就是策论,其后是诏、诰、章、表各一道。本质还是做文章。

  可策论的比重在第二场中却是最高。大多阅卷的考官,只会看你策问写的好不好。好就提卷,不好就落选。

  其一是,这次策论要写两千字以上,控制在三千字以内。如此长的篇幅,十八位房考官如何能一一审阅过来。其二是后四道题,都是水滴石磨的功夫,只要注意行文避讳,以及词藻典故运用,大多都是四平八稳。

  能有信心来参加乡试的秀才,多在此事上锻炼过,最是中规中矩。所以连同陈恒在内的考生,都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策论上。

  本次乡试的考题,是————治边。

  这题说好写也好写,说难写也难写。好在一马平川,鱼跃鸟飞之境,可以放任考生自由下笔。难在要做到言之有物,合乎事理、情理,前后自洽。

  到今日,贡院内的五千多名考生已经十去一二,剩下的考生有皱眉思索、也有迫不及待的奋笔疾书。

  陈恒拿起镇石压住白卷,又在旁边的草稿纸上先写下思路和灵感。行文之难,在于一以贯之,上下一体。要做好这一点,就得先把线头找到。

  如今边战不歇,大雍与草原诸部斗到这份上,双方都是急红眼。是战是和,朝廷为此也是争论不休。可这次考题用的是治边,而不是破敌,想来朝廷也是有了决断。

  闭目思考良久,陈恒在纸上写下安民二字。这是他选定的破题点,也将成为他行文的核心。战与和的争论处,无非是大雍百姓能否继续承受。

  若百姓家家户户有盈余,那朝廷用起兵,自然游刃有余,信心十足。反之,则首尾难顾,如芒刺背。

  心中有了判断,就可以思考具体的行文。陈恒在书院读史数载,又有山长提点两年。脑海里最先浮现的,就是古往今来的平戎策。

  “天下之法难分好坏,好坏之辨全在天、地、人。此一时彼一时,因地制宜、因时而动的道理,你是一定要牢记的。”裴怀贞讲起六朝兴替时,曾用此话作为学生的开悟句。

  山长的用意,是说过去的方法有好有坏,不可因为史书的夸赞,就盲目相信好的方法,以为放在如今也能适用。

  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是上古先贤们一直以来想要教授的道理。将思路一点点汇总,陈恒开始纵笔书写。

  “欲治边患,先治百姓。大雍百姓之难,草原百姓亦难也。”

  开头短短二十一个字,如雏凤啼鸣,言简意赅,直奔主题。既点明了自己的难处,也道出了别人的困境。都是两个肩膀顶一个脑袋,都要吃饭休息的俗人。说对方能餐风露宿,陈恒是不信的。

  有了这个调子,陈恒继续在纸上写道

  请收藏:https://m.frgl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