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4章 婚礼_红楼读书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4章婚礼

  跟着引路的小僧人,黛玉、宝琴到了寺庙的东厢房侧,只见半开的轩窗里,正传来断断续续的辩论声。

  黛玉从中听出兄长的顿挫声调,忙加快几步。一近,风中的话语就清晰起来。

  “依陈檀越所辩,‘此心具足’跟‘众生皆有佛性’,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然也。”陈恒的声音带着上扬的语调,黛玉猜想兄长说这话说,应是半笑的姿态。

  “不可。”有人出声辩驳,“此乃为辩而辩。”

  “此乃为辩而辩。”陈恒亦是回的精明,可算作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问话的人显然语塞,没想到年轻小伙子如此不讲辩德。黛玉暗笑一声,拦下小僧的通传之意,又往前一步,与宝琴一道站在廊下。

  院中百花争奇,树荫花影在廊前缤纷交错。二女并肩而立,颇有娥皇、女英之姿。她们齐听着屋内的辩论。此时,里面已经讨论到‘具足’‘佛性’上。

  “在下与佛经所涉不多,在人事上的见识亦有不足。”陈恒朗声着,“先姑且言之,几位大师姑且听之即可。”

  “檀越但讲无妨。”

  “盖莫读书之理和佛祖之言,都脱不开‘有、无’之论。然释家门人在有无之处,尚要参个‘空’字。可谓‘有向无,无向空,空非有无,实乃缘起性空’。”

  此一言,已听的众僧无不喜悦、赞赏,纷纷道:“善。”“答得好,檀越也看过金刚经?”“檀越请继续。”

  “读书人的理,却不在‘空’字上,而在一个‘通’字。上通天地,中通江山社稷,下通黎民百姓。”

  “此通作何解。”有人问。

  陈恒细想,突觉长篇大论,便失了此字的雅趣。深思后,就道:“轻舟已过万重山,便是个通字。”

  闻言的大师们,都知道这不是书生为辩而辩,实乃对方有感而发的肺腑之言。住持唱了一诺‘阿弥陀佛’,出声赞赏道:“如此年纪,就有这等悟性。檀越真是好慧根,与我佛有缘。”

  陈恒也是傻了眼,怎么说着说着,就说到自己与佛有缘了呢?他都来不及答话,外头就传来急促的轻咳声。他一听,就知道是妹妹寻来,忙起身跟众人告辞。

  主持今日得一雅客闲聊,已是兴足。此时也不留客,只说着:“檀越谈吐不凡,说不好以后,老衲还要因今日之会,得野史传闻一笔。”

  “承大师吉言。“陈恒出门之际,笑道,“这一笔,还是要落在壁画上。”

  主持再看薛蝌,又问:“得薛檀越妙笔,还请为此画留名。”

  后者见证了一日的辩论,正觉耳目清新,当即道:“就叫有无空吧,以记今日之画,今日之会,今日之辩。”

  “善。”

  众人出了门,陈恒快步走到黛玉身边,辞别时,主持还劝薛、陈二人有空常来坐坐,走动走动。

  请收藏:https://m.frgl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