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3章 贾家寿宴_红楼读书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好打点。能使关系的,就把家里的关系都用上。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也是安心当起敲钟和尚。

  上下一气,人人发财。真可谓是做大做强,再创辉煌。原本这事也能一直瞒下去,毕竟一个衙门内部从上到下,都串联起来。做起账目来,岂能不天衣无缝、无懈可击?

  可也是他们自己倒霉,更是胆大妄为过甚。六、七月的海上季风时节,还敢叫人偷偷运粮。这次有四艘海船,直接在海上沉没。连人带货,一个都没救回。

  其实到了这一步,也还有回旋的余地。却不知道他们这些人,是怎么吩咐的手下。原本答应好要给船工家人的补偿,竟被下面的小吏、官兵拿去贪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亦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河上的漕工百姓哪里肯忍这口气,几十户人家合在一起,跳过县衙、州府直接告到大理寺、刑部去。这背后有没有人指点,真不好说。不过这案子,却是闹起来了,这才引起临敬殿的震怒一幕。

  到此,户部的温大人肯定是要传唤的。他的侄子温彧,曾担任海事司的主事,少不得要深陷其中。谁知,温时谦早有准备。李贽刚刚才发完火,他就从袖子里掏出一本奏折。上面记述了近两年,海事司可能造成的钱两损失。

  从建平二年开始,以江苏、浙江等地的港口账册为证。共计有一千五百六十二艘粮船偷偷加入海运,总计运输了一百五十万担漕粮。这么多船,一共只花费了一百四十万两。相比起漕运,一共少花了一百三十万两。

  这样一听,是不是还算行?近两年,才这么点银钱?上下打点,分到每个人腰包才多少钱?可是……可是,这些海粮,是按照漕粮的价钱,往上头报的啊。

  百姓的漕税,亦是要按原先数目交的。光这一点的钱,朝廷就要损失近三百八十八万两。不到两年,近五百多万两的真金白银,进了海事司官员的荷包。

  大家人人吃饱喝足,而百姓一边要交漕运交税赋,一边海上的漕工,又凭空少了了一千多条船的收入。啧啧啧,个中事情、影响,用一句兹事体大,都算差一等意思。也难怪今日的李贽,会有如此作态。

  大案,肯定是大案了。这案子不通天,不严查严办,也枉费李贽在殿内发的火。各部主官,迅速到场。第一个问责的就是吏部颜虎。

  这小老头更是光棍,李贽才骂了一半。他就把乌纱帽一摘,说自己勾选的人,都是合乎朝廷法度,并无徇私枉法。李贽也知道,想拿住这老头的错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毕竟签署的任命状,他亦是有亲自过目。

  颜虎把自己摘了个干净,李贽更不好随意罢免一位大员。无它,师出无名,不来个人赃并获,实在难以服众。清官、纯臣人单力薄,那是想杀就杀

  请收藏:https://m.frgl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