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章 起波澜(第三更)_红楼读书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揭过此事。又请来韦应宏,拿下糊名纸。众人才知道,做这篇文章的士子是:兴化县,崔游道。

  韦应宏将崔游道跟陈恒的文章一起放在公案上,算是认可他们前三的位置,只等最后做排序。毕竟只是府试,意在选拔可造之才,标准自然宽松包容些,不会像乡试那样咬文嚼字,稍有出格,便直接打落下来。

  后面又让他们等到一篇文章,相比起陈恒的立意高远,崔游道的破题精妙。这篇文章就如一柄寒彻的长刀,血淋淋的砍在扬州盐商上。

  文中细数盐商的豪奢糜烂,又把自己去往盐商府中获得两百两的事情,也写在其中。此人直言不讳道:寻常百姓,一年省吃俭用不过攒下十两银子。盐商如此行径,岂不是合了诗文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什么拔一毛而利天下,要我说就该把他们的毛都拔干净,让天下人看一看他们肥头大耳的模样。

  此文用词激烈,情绪高昂。偏生得此人文笔极妙,当真是连骂人都骂的十分动听。韦应宏此次来扬州,本就是为改革盐政而来。一见此文,就高兴的很,心中大呼痛快。直接在心中将它拿到跟崔游道文章一个位置,看样子是要他们二人角逐到最后,再来评判谁来当这个第二名。

  往后的文章多有不足,等到试卷全部审阅完毕。韦应宏坐在上首,看着手中的文章,他要好好想想最后的名次排序。

  其中案首之名已经无需多言,陈恒的文章以后他是要拿到朝堂上跟人吵架用的。不过这第二名嘛,他倒要好好想想给谁了。

  裴怀贞跟林如海坐在下面,两人自顾自喝起茶。这种裁定之事,是知府的权柄。他们二人自然不会出言干预。

  韦应宏看了他们一眼,心中突然想到些事情。当年裴师辅佐陛下登基,改革朝廷制度,行事一贯的大开大合,最后受到诬告落得告老还乡的下场。

  当时裴师离开京城时,他跟如海赶来送行,当时裴师叮嘱两个官场新贵,“凡事欲速则不达,小不忍则乱大谋。老夫就是没考虑到这点,你们俩人以后要引以为鉴。”

  思及此,韦应宏提笔在黄纸上写好名次,又拿起官印盖上。忙完,自有官差将其拿去,准备明日正午张贴出去。

  …………

  …………

  陈恒坐在客栈屋内,虽是月上树梢的深夜,可因为白天刚刚考完正场,陈恒的心思还有些兴奋,此刻正跟陈大哥、山西兄弟,坐在屋内闲聊。

  这三人因为府试的关系,半座扬州城戒严,这段时间都捞不到什么活计,索性也就待在客栈内养养身体。

  负责谈话的主要是山西表兄弟,他们都姓张,是河东府下属的一个县。这地方陈恒两辈子都没去过,但他们一说河东是关二爷的故乡,陈恒立即来了精神,所以说在古代,家乡出

  请收藏:https://m.frgl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