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二十六章 弹劾_我在大明一心求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元璋看着手里的奏章,脸色异常的阴沉。他手里的这封奏章来自于河南府知府余用中,而弹劾的对象正是许安。

  余用中在奏章中声称,许安不断招募流民,并给与这些流民户籍,实乃是违反朝廷法度的事情,他必然心存谋反之意。于是余用中请求朱元璋将许安拿下问罪。

  “胡惟庸,汪广洋,你们两人身为宰相,如何看这个奏章?”朱元璋轻声问道。

  胡惟庸闻言,便立刻上前说道:“陛下,臣以为许安此举大善,绝非余用中所说的造反。而今北方旱灾严重,无数百姓因为饥荒,而不得不背井离乡,于是他们便成为了流民。流民泛滥,自古以来便是动乱的由头,而今许安在河内县,招募流民,让他们可以自食其力,又给予他们户籍,从而使他们能够再度河内县安定下来。于是便减轻了流民所带来的的动荡,实乃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臣看余用中此举乃是恶意中伤,有意诬陷。”

  朱元璋眉头微皱,便看向汪广洋,轻声问道:“你对胡惟庸的看法怎么看?”

  汪广洋微微欠身,向前说道:“臣以为胡相所言极是,不过许安此番行径,的确不合法制。臣以为还是要对许安进行申斥,既往不咎,不可再犯。”

  “汪相此言差矣。而今许安的产业众多,若是没有流民补充用工,岂不是要将工坊闲置下来?那火绳枪怎么办,神火飞鸦又该怎么办?”胡惟庸高声说道。

  汪广洋虽然不争,但却不是一个糊涂的宰相。只不过胡惟庸过于强势,而他又不愿意跟胡惟庸争权夺利,因此他便显得像是一个软绵绵的枕头。

  “胡相,此事亦好解决。”汪广洋看向胡惟庸,轻声说道,“可将许安的火器工坊搬迁到京城来,然后由工部负责制造火绳枪和神火飞鸦,然后交由兵部接收。如此一来,也可避免河内县发生的冲突。”

  如今傅友德已经回到京师,而在河内县发生的事情,也已经传到了京师官员的耳中。特别是淮西将领,对这件事分外愤怒。因此朱元璋也收到了不少淮西将领弹劾许安的奏章,不过他并未将这些奏章放在心上。

  但是余用中的奏章,朱元璋却是不得不加以重视。

  胡惟庸听到汪广洋的话,也是跟着一愣。他没有想到,汪广洋会提出这样的建议。

  他身为淮西勋贵的一员,而今他也受到了淮西将领们的极大压力。

  若是将火器工坊搬到京师来,那么他身上的来自淮西勋贵的压力就会得到减轻。同时将火器工坊迁到京师后,朝廷便能够完全掌控火绳枪和神火飞鸦,对于朝廷的统治和威严,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加强。

  只是思考了片刻,胡惟庸便也对这个建议赞赏有加,表示赞同。

  “陛下,汪相所言极是,臣也赞同如此。”胡惟庸说道,“

  请收藏:https://m.frgl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