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六十八章:中原总督区的发展(中)_穿越1480之新世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十七年前,也就是西元1512年,名叫杜德利的年轻人跑到宋洲旧港定居三年,随后带着在旧港的见闻返回了尼德兰,由此拉开了尼德兰的金融大发展。

  尼德兰资源匮乏,近半领土低于海平面,中世纪时期才逐步形成了适合人类居住的土地。

  由于没有完备的拦洪设施,低洼土地每天都会被潮汐淹没两次,这样的贫瘠土地,难有贵族瞧得上眼。掌握大部分土地的富商们多以农场或牧场方式经营,或者直接出租给自由农民耕种而收取货币地租,造成该地区资本势力强于封建势力,这就为资本煮义破茧创造了适宜的土壤——具备一定数量的自由劳动力,同时商人又热衷于将资本投资于手工工场。

  在地理大发现的16世纪,西方利润丰厚的世界贸易主要控制在两牙人手中,尼德兰人无奈只能专心经营纺织、冶金、制糖、制皂和印刷业等手工工场,其中尤以毛织业和麻织业工场最为发达。毛织业的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都依赖外部市场,特别是约翰牛和西班牙。

  有了产品生产,自然还得将产品运输出来,尼德兰的航海发展需从该地区的捕鱼业说起。

  在这个物质匮乏的时代,每逢冬季,肉食都比较稀缺,鱼类就成了百姓改善生活的主要依靠。幸运的是,每年夏季会有大量鲱鱼游到尼德兰的北海水域,这对尼德兰来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每年尼德兰人的捕获量能高达1000万斤。

  一位尼德兰渔民无意发明了只需一刀即可除去鱼肠的方法,再用盐腌制就能存储一年以上,加上尼德兰本身具备的便捷水上交通,使得尼德兰人成了欧洲鲱鱼的最大供应商。

  捕鱼业的大发展带动了上游木材、造船、织网和制盐的发展,从14世纪开始,就有约20%的尼德兰人从事有关鲱鱼的工作。

  产品有了,航海条件也具备了,尼德兰的航海运输业终于迎来了井喷。

  出于降低成本,增强自身竞争优势的需要,尼德兰人冒险建造了仅能运送货物而省去火炮装置的商船,从而使造船成本降低三分之一乃至一半,货物的运费同样随之降低。再后来,尼德兰人又将商船做了更进一步的改进,增大船舱的容积(大而圆的船肚子),缩小甲板的宽度和面积(船所缴纳的费税取决于甲板的面积),再次极大地降低了运费成本。

  这一套运输业的组合拳打下来,尼德兰人远远将竞争对手英格兰人甩在身后。

  当时,运至里斯本的大部分胡椒都是由与王室签有协议的商人负责销售,而签署此协议的有意呆利和西班牙商人,此外还有德意志南部的富格尔家族和韦尔泽家族。

  “土老板”葡萄牙一看,尼德兰人这么牛,运输成本比我自家的还低,那以后香料

  请收藏:https://m.frgl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