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1章 根源【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万赏_明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泻千里,再无挽回的余地。

  同时随着朝中东林党的溃败,天津巡抚李邦华、登莱巡抚袁可立也不得不下台。

  没有了袁可立的全力支持,毛文龙也就成为了无根浮萍。不但没有守住辽东半岛,也只能坐视朝鲜被后金逼降。

  他自己只能带着残兵败将困守孤岛,完全失去了对后金的牵制作用。

  可以说,到了这个时候,毛文龙在军事上已经到了尽头。

  后世那些认为困守皮岛的毛文龙能牵制后金的人,就和常凯申觉着卫立煌只要带领沈阳的国军西进、就能解锦州之围甚至战胜我军一样,全都是想当然罢了。

  在许多人的眼中,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就是数字那么简单。

  好像有十万大军,就能发挥出十万大军的实力。

  完全不考虑战斗力的。

  毛文龙要是真的能够牵制后金,还需要看着后金逼降朝鲜,又丢了辽东半岛?

  还不是因为打不过。

  崇祯元年,各地明军因为欠饷哗变,源头就是天启和阉党埋下的祸根。

  不但导致了左良玉被罢官,最严重的是蓟镇门户大开,也为黄台吉的入侵埋下了伏笔。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毛文龙虽然失去了军事上的作用,经济上也给明廷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但他在政治上,还是有用的。

  那就是后世他经常被人诟病的所谓投降后金事宜。

  其实那些书信,只是毛文龙秉承明廷的意思,在与后金议和而已。

  不但他在做,袁崇焕也在做。

  所有说袁崇焕、毛文龙要投降后金的,其实都是故意黑罢了。

  至于袁崇焕“五年平辽”的豪言壮语,很可能未必是平定辽东,而是让辽东平静。

  倘若议和成功,辽东不就平静了嘛。

  当然,这个说法没有任何根据,只是猜测。

  不过毛文龙负责的议和事宜,终于在和后金八封书信往来后,彻底破产。

  毛文龙和后金的书信往来,并不能作为毛文龙有意投降的罪证。因为他的这些行动,都有塘报上奏朝廷了。

  这理所当然可以视作,其实明廷是在默许毛文龙和后金议和。

  后世的许多观点认为,后金使者阔科的被抓,是导致崇祯下旨核定东江镇军饷的诱因。

  但实际上,真正导致崇祯这么做的真正原因,是毛文龙给皇太极的最后一封信。

  【阅汗来书,甚感不解。其骄恣失信,俾人生疑之处,我岂能不知乎?况议和之事,乃两国所愿,於两地有益之事。尔若不愿,则亦已耳!何以大言欺我?】

  这样的话语,代表的意思只有一个。

  那就是议和谈判彻底破裂。

  至此,于明廷而言,毛文龙在政治上的用处也没有了。

  请收藏:https://m.frgl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