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四十六章 太平洋上的身影(八)_风起192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理厂等;而铀直接可以从矿石中提取,只是内爆式铀弹比钚弹结构更加复杂。

  但从实际来说,内爆式铀弹却很适合中国。因为很简单,中国没那么多铀矿,枪式铀弹肯定没戏;钚弹的成本以及对机器设备的要求,以目前中国的工业水平来说,依然有些够呛,所以只能采用内爆式铀弹。不过目前研究所对于原子弹的研究还停留在纸面上,所以三个方向都有人研究,虽然李恪知道原子弹哪种方式最好,但并没有干涉这些物理学家的研究,而是让他们自己去琢磨。

  李恪的想法其实很简单,现在只是预研,等原子弹真正提为国家项目的时候,不至于找不到合适的人。

  相比于进展缓慢的原子弹计划,导弹、电子计算机等其他的一些研究项目进展很大,特别是导弹,已经制作出了一枚样品,只不过射程只有不到30公里;计算机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在一年内可以拿出样品。

  这个第九研究所的项目并不全,像飞机方面都在成都的研究所,坦克、装甲车等则是在十堰,一部分医药项目则是在武汉大学等一系列高校的实验室里。只是相比于这些分散的项目,第九研究所这里比较集中,而且都是一些比较关键的项目。

  在大致了解了第九研究所的情况后,俞大维忍不住问着李恪,“叔民,难道你打算一直出资研究这些,这些都是该国家主导的项目。”

  “你觉得现在的国民政府有钱主导这些项目吗?”李恪反问道。

  俞大维顿时哑口无言,他知道国民政府现在的情况,先不说里面的人重不重视这些,就算是重视也没钱,“那叔民你为什么告诉我这些?”

  “这些未来注定是国家主导的项目,提前给你透露,也是让你有个心理准备。毕竟在这方面我们是一路人,我们都希望这个国家是真正的自强,而不是什么都靠买,那样是无法让国家变成一个真正的大国、强国。我毕竟早已辞去了兵工署署长一职,你作为现在的署长,有必要知道这些,不过这些研究先别透露出去。就像是这个原子弹的研究,欧美不想看到我们研究出这种大杀器,能保密就保密。”李恪说出了压在心里很久的话。

  俞大维点了点头,他本来就不太满孔祥熙、宋子文这样的买办,李恪的这话可谓说到了他的心坎,“叔民,你放心。我的为人,你也应该清楚,其实这些你应该早给我说的,我肯定会大力支持。”

  “现在也不晚不是吗?”李恪笑着道,“资金的问题,你暂时别担心,我这边会确保资金的充足。”

  “这个有劳叔民费心了,后面我会想办法让中央拨款专项研究这个。”俞大维觉得很愧疚,这也坚定了他要说服老蒋的打算,他知道只要老蒋同意,这些项目得到资金并

  请收藏:https://m.frgl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