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5章 抛传单,虞世南大怒_大唐:开局抢回武媚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我都是亲眼所见,种种旧事,难道陛下和房公忘了?"

  紧接着,他不客气地将一张白纸拍在案头,辞严意正:"可我此番还京,却发现今日之长安,与隋炀帝时并没有不同。

  大灾之年,长安城中竟还有人,将如此宝贝白纸,随意抛弃如敝屣。

  这,这,奢靡之前所未有,你瞧瞧这白纸之白之柔,只这轻薄一张,我看只怕几百钱都未必买得到。

  可是,竟似是不要钱,我几个月没有回长安,难道长安已经变成这样铺张奢靡了?

  房相啊,此风不可长啊,我要见陛下,痛陈此事。房相,你随不随我同去。"

  房玄龄听他说得严重,拿起纸看、这纸质量确实极好,道:"这纸,定是老贵了吧。"

  房玄龄再仔细察看传单,赫然写着"李庄格物学堂";

  顿觉心口如遭重捶,心痛难忍,难过的无法呼吸。

  房玄龄表情也凝重了,努力使目光自这传单移开,这样的好纸,他岂能不知其价值昂贵?

  看来,当是,小李治,飘了啊!

  大唐初立,百废待兴,去年还遇到雪灾,在这艰难之下,任何过于奢侈行为,在天下人看来都是有害的。

  树大招风啊。

  更何况,他还是陛下九皇子呢,小家伙还真胆大包天,竟往枪口上撞。

  房玄龄收敛思绪,给虞世南细说解释。

  "虞公有所不知,这李治,在搞格物、火~枪、大炮,陛下极力支持。"

  虞世南刚从洛阳返京,对朝中近况还不清楚,"陛下乃天下君父,焉可如此宠爱皇子?"

  虞世南,皱眉揪心、忧心如焚。

  "这行为若不制止,后患无穷啊,房相掌握机要,怎可听之任之,当随我一道,立即入宫觐见。"

  房玄龄也觉得事态严重,伏首瞧瞧传单,这不是一张纸的问题,这关系到风气问题。

  于是,二人觐见。

  李世民听闻虞世南返京大喜,他随虞世南学习过书法,感情深厚。

  更何况,虞世南为当代名儒,一直都坚定站在李世民这一边。

  玄武门之变不少大儒都认可李建成,而虞世南却坚决支持李世民,表面上看玄武门之变立功最大的是尉迟敬德人等。

  可实际上,因为虞世南支持,让不少人对李世民抱有期待,尤其是江南士族对于李世民也有所偏向,这对当时李世民而言,不啻雪中送炭。

  因此李世民极器重虞世南,他很清楚,虞世南就是自己礼贤下士一面旗帜,笼络天下士人的标榜。

  李世民欣喜若狂,亲至宣政殿门口相迎。

  "虞公,别来无恙。"

  虞世南作揖行礼,言,"多日不见,二郎气色好了很多。"

  即是君臣,又为师友心腹,多日未见,彼此都甚欢喜。

  虞世南年高体衰,李世民便亲扶入殿,随口问:"虞公何因返京啊?"

  虞世南便答:"今岁东京太热。"

  李世民惊异:"今岁长安也热,朕以为长安已十分酷热了。"

  虞世南微笑言说:"二郎请上座,臣有话要说。"

  李世民不明其意,坐回御座。

  虞世南肃然,义正辞严。

  "皇上还记得隋炀帝丝绸缠树?"

  李世民明白,这是来劝谏了。

  大业六年,是隋炀帝在时,西域和突厥使者至东都洛阳;

  隋炀帝为显示气派,同时也有威慑诸藩国需要,大肆铺张,甚至还命人用丝绸缠绕树,显示大隋富裕。

  隋炀帝是亡国之君,都亡国了,当然也就是坏蛋典型,他做的一切,都需拉出来批判一番,以此为戒。

  但凡劝谏,大家都爱说隋炀帝。

  李世民头疼、和风细雨:"朕当然有所记得,虞公因何有此言呢?"

  请收藏:https://m.frgl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