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5声威隆,皇帝也利害_大唐:开局抢回武媚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做了不少恶事。"

  宋大禹冷笑:"你假仁假义,还不是为了图谋我们高句丽,老夫岂会被你这点技俩蒙蔽……"

  还没等宋大禹说完,太大兄长叹了一口气,沉声道:"大对卢,大唐~军队这一路东征,军纪确实严明,没有作出伤天害理之事。陛下已经下旨,大军入城秋毫不犯,还请大对卢怜惜一下城里千千万万的百姓!"

  大对卢再次沉默了,他不怕死,所以就想着大骂大唐皇帝一顿时求个痛快,但是惹怒了大唐皇帝,也许受牵连的还有城中的百姓,他固然不怕死,但是城中的百姓何辜?

  想想一年之前,高句丽还安稳太平,可不过一年的时间却亡国了,谁能想到?

  这一切都又是谁的过错呢?

  都是渊盖苏文的过错!

  如果不是渊盖苏文鼓动征讨新罗,大唐也不会出兵东征,高句丽也就不会灭亡!

  "渊盖苏文!你真是千古罪人呐!"大对卢仰天长叹,登时转身一头撞死在了宫门上,鲜血横流,十分醒目!

  李格、李治等人也不禁感慨万分,高句丽也不尽是高延寿这样的贪生怕死之徒。

  王宫之中遍布大唐的兵马,宫里的宫女太监们如履薄冰如履薄冰,一个个全都俯首帖耳十分听话。

  高句丽的王宫和长安的皇宫当然没法比,"寒酸啊!"李世民感慨道。

  "父皇,若是当做是行宫的话,倒也还尚可。"李格笑言。

  李世民点头赞同道:"嗯,以后这座王宫,就设置为行宫吧!"

  不过,这座行宫实在太过偏远,恐怕以后再也不会有皇帝驾临。

  进入大殿,李世民在高句丽的王位上坐定,环顾大殿里的文武还有降臣降将们,沉声道:"现在最重要的有两件事,一件事就是到处流窜的败兵,容易生乱,朝廷发文到各州各府,所有将士皆可解甲归田,往事种种概不追究,如果还要生乱,那必严惩不贷。"

  "还有一件事,就是安民……"

  这些事很大多数都落在高句丽的官员身上,终究这是在高句丽。

  自从渊盖苏文兵变之后,高句丽的朝廷就乱了起来,几近瘫痪,朝事废弛。

  已经许久都没有这样朝堂议事了,听大唐皇帝一桩桩事安排下来,一干高句丽的朝臣们心里的感觉就甭提了。

  他们终于体验了一把甚么叫治世明君,想想高建武,再瞧瞧如今的大唐皇帝,这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啊!

  李世民这半辈子的经历是何等的波澜壮阔,又将大唐治理的蒸蒸日上,处理一点高句丽的朝政那还不是牛刀小试?

  当然,之前李治也提了不少建议,甚么"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类的等等,奠定大一统的基础,久而久之,促使各民族大融合。

  所以,一干高句丽的朝臣们直接就被镇住了,他们蓦然有种输的一点都不冤的感觉,怪不得大唐声威日隆,不仅气球、火~炮、火~枪那么利害,连大唐皇帝都这么利害。

  "启禀陛下,如今还有一件十万火急的大事,新罗和百济都兴兵进犯,之前各地的兵马都集中在了王城,以至于多城失守。"大兄恭声禀报。

  新罗和百济落井下石、趁火打劫,这事李世民当然也知道,不过却并没有放在心上。

  "朕会给新罗下一道旨意,想来他们就退回去了,至于百济,朕也会下旨申饬,若他们退兵便罢,若是执迷不悟,朕必派大军征讨之!"李世民说话铿锵有力,充满了自信。

  李孝恭提气宏声道:"陛下,若百济执迷不悟拒不退兵,臣愿领兵五万,一举荡灭百济!"

  只需五万兵马,李孝恭就有信心能荡平百济,当然,还得带上一百门火~炮和一只气球。

  大殿里众将踊跃报名,这种好事凭甚么让你李孝恭一人吃独食?

  唯独李格、李治没有出声,咱都立那么大的功了,就不和你们抢功劳了,但是,若真能打百济,一定要把那个港口占了。

  一干高句丽的朝臣们目瞪口呆,他们怎么感觉,无论大唐皇帝还是这些大唐将领们,都巴不得百济执迷不悟呢?

  ……

  请收藏:https://m.frgl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