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皕圩一章 成王败寇_味结膳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一日,沈一贯若不是被万岁康复苏醒的事提醒,惊觉皇长子虽然成长许多,而所考量之事却未必周全,故而才转向在行宫中的浙人一派同僚。

  现在皇长子问的这个问题,恰好说明他所谓的“万端准备”属实有缺陷,秀女初选已经开始这么几日,皇长子竟连郑皇贵妃决定在第三日派人前往宫中的事也一概不知。

  “老臣自有老臣得来消息之法,”沈一贯心想既是自己决定要追随的储君,此一刻略有疏忽,也不是不能理解,否则自己存在此处的价值就没了,“这几日殿下可往慈宁宫去了?”

  他想知道除了没有即时关注东郊行宫的动态之外,皇长子有没有认真维护与此番“国本之争”延禧宫最后的底牌——太后的关系。

  答案很显然地在这位殿下的表情上呈现出来,更别提接下来的这句话,“我成日辗转于几殿之间,未曾得闲去往慈宁宫。”

  沈一贯深深地叹出一口气,就差把“糊涂啊”三个字脱口而出。

  如果要说短暂又意义非凡的隆庆朝还告诉了此时的沈一贯什么道理,那就是在大争发生时,女人的力量以及可造成的影响非同小可。

  当今太后就是这样一个女人,以至于那一位翊坤宫中的郑皇贵妃亦是这样的女人。

  沈一贯在隆庆朝就对当今李太后——彼时还才为穆宗贵妃如何制衡后宫的能力有幸亲眼得见,之后在先皇驾崩后,更是母凭子贵成了太后。

  这制衡后宫的事属实看在眼里,但这其中的门道就不是仅作为区区一个庶吉士的沈一贯能知道得清楚得了。

  所幸他参与修订《世宗实录》与《穆宗实录》,其中道理才窥见些许。

  李太后的经历,原来与而今被幽禁在景阳宫的王恭妃极为相似,同为宫女出身,在当时裕王府被相中,诞下当今万岁后升为侧妃,在先皇登基后又成了贵妃。

  李太后前半段的经历形同王恭妃,后半段却与翊坤宫的郑皇贵妃类同。这样的发现对现在这时的沈一贯做出的“择木而栖”而言,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朝中,多位老臣表示而今这位皇长子,无论样貌、性情还是长成经历,都与先皇穆宗极为相像,即便是皇三子一派的老臣,也这么认为。

  而那一派的老臣认为大明不能步前隆庆朝的后尘,所以与先皇处处都过于相似的皇长子不能继位,但沈一贯认为皇长子必能继承大统的理由正恰巧是同一个原因。

  在对穆宗无比怀念的沈一贯心中,历史必将走入循环,就如当今万历朝万岁与嘉靖朝先皇颇有类同此般,缘何当今万岁百年之后,新登基的皇帝就不能像前朝穆宗?

  旁人无论是看来或是听来,都会认为这位阁臣偏执过头,但对于以往修史且以史为鉴的沈一贯而言,他的思路亦非常清晰:其一,

  请收藏:https://m.frgl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