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三十五章_重生之我是大明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瞬间被打乱,而伤筋动骨,全片不复那份存活于优雅淡定中的紧张。本来属于阿娇的幼年福芝芳被用“光影手段”去掉,恰是在她的盖头被掀起的那一瞬,影片的灵魂淡出。

  从此,日常生活的繁杂琐事遮盖住了“纸枷锁”,尽管类似的表达在不绝于耳,却不再有老少斗戏时的那种震撼。

  梅兰芳与孟小冬的惺惺相惜,雨伞传情,不见得比《半生缘》里的那双毛线手套来得更加自然,而此间的黎名也仿佛萦绕着沈世钧的影子。

  黎名表现的阴柔,更趋向于木讷,倘若平静,还有些文艺气息,但有几处情绪骤变时却仿佛撒娇一般。

  拿捏情绪一事上,黎名可能尚不如咆哮帝,国际章的孟小冬,迷失在豪放与轻佻之间,她与梅夫人擦出的火花都不那么具有说服力。

  相形之下,孙洪雷的邱如白就当真有种“不疯魔不成活”的劲头,从头到尾的种种都把他对梅兰芳的挚诚表现得相当到位。

  除去雇佣杀手多少荒诞不经之外,还有出访美国时,“留洋回来的”邱如白却显得浪得虚名。

  言称莎士比亚的邱如白,照理不应该不知道洋人听歌剧的习惯,比较好的解释可能是他欠缺些文化相对主义的考量吧。

  到后面蓄须明志的部分,则更显游离,空谈民族大义,却缺乏绵密的铺陈,虚构出来的日军文艺兵形象更是薄弱,形止都不断彰显着自己的虚构身份,直到在困惑和压力中玉碎。

  影片结尾,本可显出不温不火,或者微言大义的力量,结果多少有些不明不白和意犹未尽之感。

  所谓虎头蛇尾,看上去陈恺歌可以做出三十分钟的大师级作品,如果能再好一些,至少《梅兰芳》会成为遥望《霸王别姬》的另一座高峰,毕竟他们那么相像。

  这或许也是陈恺歌绕不过去的一个命题,当初,陈恺歌要拍《梅兰芳》,大家的第一反应难免是要拿来与《霸王别姬》进行一番对比。

  的确,《霸王别姬》在陈恺歌的导演生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他艺术生涯中最闪亮的巅峰,影片中对于传统文化、生存状态、以及人性的思考与表现,都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出色程度。

  《霸王别姬》的成功在给陈恺歌带来蜚声国际的名利与口碑的同时,也把他推入了一个创作的窘境。

  影片中段小楼与陈蝶衣的悲欢离合,持续了整整半个世纪,半个世纪的起伏动荡造就了这段影史上不朽的传奇。

  《霸王别姬》本身有着一个戏剧张力十足的出色剧本,有着挣扎的社会环境、有着大范围的时代背景、有着丰富的人生百态,它充满着生生死死的戏剧冲突,节奏感与冲击力伴随着戏剧元素的相互碰撞得到了最完美的爆发,于是,陈恺歌的电影传奇诞生了。

  可是在踏上高峰

  请收藏:https://m.frgl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