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七百六十六章 打擂台_重生之我是大明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言、言出必精这一点,却忘了给老李设计一个绝对拉风的pose。

  这样李连洁在片中的形象就缺乏一个贯穿始终的核心印象,仿佛真的只是一根猴毛,最后也随着猴毛一起飘飞消失了。

  相对应的,程龙的语言与肢体幽默对西方编导而言更容易掌握,所以程龙的形象还算是比较饱满的。

  电影中为了加强李连洁“冷幽默”的效果,甚至想出“撒尿成雨”这招来,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有些突兀。

  说到底,《功夫之王》的最大问题,其实是节奏,动作场景的节奏与影片整体的节奏,都存在单调、分散和缺乏起伏的毛病。

  体现在动作场景中,最恶俗的一点,就是慢镜头的滥用,导演的用意,可能是为了表现出中国功夫每一个动作都是很美,很神奇。

  但是,过多的慢镜头,而且表现的都是那些没什么了不起的动作,不仅显得很累赘,而且在功夫迷心目中降低了档次。

  另外,在正常镜头与慢镜头之间转换的时机方面,影片也做得非常奇怪,它不是制造期待与紧张,而是起到舒缓神经的作用。

  但问题是尼玛这是一部功夫片啊,如果动作镜头的节奏不是让人手心里捏把汗、而是让人让人的思维出现突然迟钝的效果的话,基本上是失败的。

  在电影的整体把握上,编导也体现出希望囊括一切的野心,神话、剑侠、拳脚一起上,穿越、拜师、复仇、浪漫、寻宝一起来。

  这个故事,鲜明地表现出“拼凑”的特性,也就是说,编导是先把脑海中要表现的东东一股脑倒在台面上,然后再费尽心思地寻找贯通的线索,而不是先有个中心故事,然后再看这中间可以包含哪些更丰富的元素。

  两种编剧方式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差别不大,但给人的感受、特别是在感受的自然性上,是有很大不同的。

  前者或多或少有些“拉郎配”的生硬,后者则往往有“无心插柳”的惊喜。

  毫不奇怪的,《功夫之王》从最初的创意、到中间的实施,都脱不了“应景”和“拼凑”的痕迹,最后结果表现出“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状态,也就不难理解了。

  简单来说,这部电影给观众,尤其是中国观众的感觉就是乱七八糟,的确,这部电影的卡司绝对惊人,但是李连洁打程龙,感觉就像关公战秦琼,不过好莱坞历来不按套路打,异形和铁血战士就已经你来我往好几回合了,“很黄”做不到,那就往“很暴力”上靠,这是电影产业颠扑不破的真理。

  在国外不讨喜,在国内也是骂声一片,这就是原版《功夫之王》所遭遇到的真实状况,中国观众对《功夫之王》的诟病,最集中的就在于片中对中国文化符号的异化上,美猴王大闹蟠桃会的故事,跟少林寺默僧、耍醉拳的游侠

  请收藏:https://m.frgl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