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9章 初雪_红楼读书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9章初雪

  天气依旧寒冷,陈恒抵达营地时,硕大的太阳悬在头顶,金色的光线洒在流民的简屋上,将一切照的明亮耀眼。

  让人格外欣喜的是在木屋跟帐篷的缝隙间,有几处炊烟徐徐升起,想来是有人不满意天天吃粥,正在给自家改善一下伙食。

  这是韦应宏跟林如海的功劳。在流民们奔赴城西之后,他们就主动提出尽早结些工钱给流民。

  为了让流民们更好的过年,韦应宏将工钱的时间缩至五日一发。纵然到手的不多,也足够家里的女人忙活开。

  人最怕的不是事情多,而是无所事事。

  现在扬州的食物存量充足,又有苏州、杭州等地在身后顶着撑腰。只要流民们不主动闹乱子,从九月就开始准备的义仓,是足够他们生活到来年春耕。

  假如来年是个好时机的话。

  陈恒来到大棚处时,他的同窗们就在讨论此事。

  他们的话题已经从‘是否会有涝灾’,跳到了‘涝灾来了,春耕该怎么办’上。

  见大家讨论的很是精彩,陈恒就悄悄在后面寻了个位置,静静坐在外头,看着杜云京跟崔游道辩论。

  这俩人都是聪明人,但他们的聪明更像是陈恒上辈子大学刚毕业的学生。一身才华都在学识上,可真要去看待、处理一件事务,还是多了些书生气。

  聪明和智慧,就像才华跟才能的关系一样。前者虽是天授之能,可真正引领一个人走向顶端的,往往是后者。

  若把才华比作一瞬而过的绝美烟火,那才能就是经久不息的日月,历久弥新,得之可以照耀终生。

  对于聪明人,最需要的就是经历。

  等到将经历转化为阅历,明白世间万物与人的联系,一个人就到了该做一番事业的时候。

  杜云京跟崔游道无疑是成长最明显的一批人,陈恒从他们俩人讨论的问题就可以感觉到,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已经高出别人一筹。

  陈恒又听上一会,这群人的话题又转到“如何整治涝灾”,棚内热络的气氛,倒真让他回想起过去读书时的闲暇时光。

  可陈恒听的高兴,杜云京却注意到他的身影,连忙笑着伸出手,指向人群,“我们自己说了半天,不如让这个偷懒的,上来给我们再说道说道。”

  大家一侧头,便瞧见想要躲藏的陈恒,一时纷纷开始起哄。

  有些事他们虽然不清楚,可自从陈恒管事后,营地跟府衙的变化,还是能看得出来。

  虽然还想不明白陈恒在其中扮演的关系,可并不妨碍大家对陈恒的欣赏。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这个姓陈的,是个能谋事、断事、共事之人。

  陈恒盛情难却,就在大家的起哄声中走到台前,他轻轻咳嗽一声,决定对之前的问题都说下自己的想法。

  “我觉得涝灾是会来的,至于是多大,倒不好说。”

  陈恒说的很是

  请收藏:https://m.frgl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