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章 案首(第三更)_红楼读书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章案首(第三更)

  陈恒进入考场时,天才蒙蒙亮。他的座位在‘乙排十三’,等陈恒找到时,发现位置还不错,晒不到太阳。

  将自己的毛笔、水壶等物从包袱中拿出,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等待。要等所有考生入场后大门关闭,县试才能开始。

  这个时候能做的,就是放松心情,但切记不要交头接耳,会引起监考官的注意,严重的还会将你直接扣押出来,剥夺考试资格。

  陈恒自然不会做这种蠢事,他只是看着自己的桌子发呆,顺势想起王夫子当年考试时的趣事。

  扬州府的文教是在前朝跟本朝扶持下慢慢发展起来,可奈何它上有圣人故地,下又临着浙、闽,江西的学子,多年来成绩一直不理想。

  这也没办法,谁叫这几个地方的读书人,一个比一个能打呢。尤其是江西,在前朝的时候堪称科场一霸,属于出来后嘎嘎乱杀的级别。

  曾经连着三届状元郎,都是江西子弟,一时传为美谈。

  王先明参加县试时,正是泰兴县开始重视科举之际,当时准备十分仓促,很多考桌还是跟县里的店铺借来,有高有低,听上去都觉得可怜。

  真要说天下县试之盛,还要数京城的宛平和万年县,只有它们的县试有自己的贡院。每个考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座位,不像陈恒这样要跟大家挤在一起。

  可没办法,那是京城的宛平、万年二县。没听说过“朝廷管治天下,宛平管治朝廷”的话吗?

  自己又没有京城户口,认命吧。反正府试时也要进贡院,到时候再好好‘感受’下传说中的‘号房’。陈恒收敛住笑意,镇定自若的目视前方。

  如今考生已经大半入场,陈恒默默数了数人数,大约有五十人之多,陈恒不敢东瞧西看,想来实际人数只会多不会少。

  随着三声铜锣敲响,县衙的大门逐渐关上。四周站满虎视眈眈的衙差,县令带着县丞、教谕等官员走到考生前,带领众人朝着孔夫子画像行礼。

  礼成,县试开始。

  试卷是从礼房中抬出来,在几名官差的护送下,逐一发放到大家手中。另有几名,举着高大的牌子,亮出本次考试的题目。

  他们会在考场内来回走动,避免考生中藏着眼神不好的,因看不清题目而落第。

  陈恒的视力很好,在牌子亮出来时,就已经看清题目。

  第一题,何为则民服。

  第二题,天降下民。

  陈恒看完题目,便将它们抄在草稿纸上。此时还不好马上动笔,草稿纸也是有限的,他得先在脑中构思好。

  第一题出自论语的为政篇,原文是“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子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说的是鲁国国君问孔子,怎么做能让百姓信服。

  此题的破题技巧,是在孔子的回答上,大意是说:要选

  请收藏:https://m.frgl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