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3章 贾家寿宴_红楼读书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3章贾家寿宴

  临敬殿内,李贽的怒火还在继续,陈恒却已经开始停笔发呆。倒不是他不想记,而是得了李贽的亲自授意。没办法,这位当朝陛下骂的实在太难听了。有过行伍经历的李贽,骂起人来也是唾沫飞溅,新词跌出。叫人别开生面,耳目一新,叹为观止。

  这样的字眼,谁要是敢一字一句写在起居注上。那就是阎王许你寿八十,你却三岁开始吃砒霜。陈恒都想好了,等到今日下值时,以一句‘兹事体大,朝野震惊,陛下甚怒’来概括。也免得后世子孙看到了,不学好。毕竟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

  发呆也不是没事干,陈恒低着头,脸上要做出凝神忧虑状,以示龙威震怒。可他心里却在思考这次海事司的事情,要想理清前因后果,还得从海事司设立之初说起。

  长话短说的讲讲,海事司成立时,为了避免影响到漕运上的钱粮运输,亦是为了稳住大局。除了招拢一批闹事的漕工转行外,朝廷是明令过两事不可混合一起。相当于钱粮这份铁饭碗,还是留在漕运手上。海运上,只做各地各家商主自己的采买运输,以刺激沿海的民间商贸。

  这样见效虽然慢,但胜在小步前进,稳住江山社稷。没办法,大雍太大了。甚至说,中原的王朝一直都是如此。治理如此广大的国土,第一个要求就是维稳。

  小国寡民的治理方法,放在大雍上,不是不行,只是难度会以夸张的比例相乘。朝廷奠定好了海事司的思路,到了选官任人时,正好是会试结束许久,新一批官员都已经分好去处。能调取的人数有限,自能从已有的京官中选取。

  这明显是个油水很大的衙门,吏部那段时间,为了安排海事司的职务,捞了不少油水。而定下的这批人里,有勋贵中待家的子弟,有国子监的监生,还有六部里历事已久的官吏。

  这批人要文有文,要武有武。有背景深厚者,有深谙朝廷衙门关系者。初到海事司时,还能循规蹈矩,慢慢熟悉事务。半年后,不知道哪个鬼才动了心思。

  既然海运如此便宜,我们何不把漕运上的钱粮,拿到海上运输,再把账目拿过来挂在漕运上。如此瞒天过海,赚到的钱,上下打点,该平分就平分,该吃喝就吃喝。大家的日子,岂不是增增日上?

  应该说,想到这个方法的人,真他妈是个人间鬼才!!

  此法一出,当即有不少人心动。大家为了跑这个官,都给上司送了不少银子。再不回些本,家里的孩子都要光屁股出门了。

  初时,只是几个勋贵子弟牵头,领了个门生、小吏,在漕运上挪了几艘粮船偷偷运输。结果一趟下来发现,竟然是一本万利的买卖。这还说什么,干他娘的。

  其后的过程,倒不必多做赘述。该打点的,

  请收藏:https://m.frgl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